善知導引
- 詳細內容
- 點擊數:15282
天地為廬,造化為工 ── 憶和南寺與海
文/王世光(前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院長,《牧心》、《霜降之歌》作曲家)
我有緣到花蓮去拜訪了和南寺與大海,那是一九九六年三月二日,於紫金寶衣之夏《善緣來住》完成作曲之後,應愚溪道一的邀請,得以到和南寺「掛單」。那一天我到得晚,睡得晚,經過整天的奔波,在過於勞累,再加上過於興奮之後,必然睡得不踏實。朦朧之中,忽聞仙樂扣窗,趕忙起身,只見近前的大殿燈光通明,原來是早課已經開始──大概是清晨五點鐘左右。我佇立在大殿,在安詳的讚頌聲中以心禮佛,忽然天光微明,我趕快出殿登山。快一點跑吧!快要來不及了,大海的日出急得很哪!不像在陸地。登到半山觀音造像處,容我喘息稍定,只見雲蒸霞蔚之中,一輪紅日躍出了大海,大海抖動著波光,安然釋懷,送日出遊。「天地為廬,造化為工」,我於片刻之間,似入無我之境。
太陽出來暖洋洋,放眼望去,那陽光下四周的蔥綠,在北方的三月是見不到的,樹林之下便是大海。踏著輕鬆的腳步,東張西望,下山去看海。
走出山門,便是海。無風無浪的海,是退潮的樣子。我出生在青島海邊,不論漲潮還是退潮,不用看,就是聽也聽得出來的。看看腳下,花蓮的海水是潔淨的;看看周圍,一個人也沒有。脫掉鞋子下海走一走,沁心的冰涼,真爽快……。
剛剛走進山門,又見一位老人家大步流星地走來,在碎石路上打著赤腳還健步如飛,如同羅漢一般的相貌,有著踏平海潮的氣度。……我想,花蓮的和南寺分明是蓮花寶座啊!安住於斯,得天獨厚,有福。
「縱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懼」,這是三月三日清晨,大概一個時辰的功夫所得到的感受,至今記憶猶新。
在為《牧心》、《愚頑樂》、《霜降之歌》作曲的時候,我常常聯想到花蓮的海、和南寺和它的山麓。現在正在為《古羅盤》作曲的過程當中,更是如此。